- 梅婧;
笔者进行了蛋鸽双母配对技术与传统一公一母生产性能的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双母养殖模式:繁殖周期15.31 d,年产蛋量94.83枚/窝,年耗料量27.62 kg/对;一公一母养殖模式:繁殖周期13.53d,年产蛋量55.19枚/窝,年耗料量28.70kg/对。两种养殖模式在年耗料量相差1.08 kg/对时,双母养殖模式的年产蛋量是一公一母养殖模式的1.71倍。试验结果显示,两种饲养模式对比,除平均蛋重差异不显著外,繁殖周期、平均每次产蛋量、月耗料量、年耗料量均差异显著(P<0.05),年产蛋量差异极显著(P<0.01)。
2020年07期 No.461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2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张然;胡忠昌;
试验旨在探索注射口蹄疫疫苗对种公猪精液品质的影响。随机选取公猪站大白、长白和杜洛克各30头为研究对象,利用SPSS软件对注射口蹄疫疫苗前后15d公猪精液量、精子密度、精子活率和畸形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注射口蹄疫疫苗会对公猪产生一定应激,影响公猪精液量、精子密度、精子活率和畸形率。大白种猪在注射口蹄疫疫苗前后精液量、精子密度、精子活率和畸形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长白和杜洛克种猪在注射口蹄疫疫苗前后精液量无显著差异,精子密度、精子活率和畸形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为进一步提高公猪精液品质,以及了解注射口蹄疫疫苗对公猪产生应激程度提供了参考依据。
2020年07期 No.461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0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邹丽娜;刘兴伟;陈宁;王红光;
笔者分析精液稀释液、等温稀释、精液降温、输精器材冷却、精液低温取用、发情鉴定、输精操作、精液预观察这8个方面的内容,总结了绒山羊低温输精及配套技术的基本操作要点。
2020年07期 No.461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8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张峰;刘艳芬;尹福泉;安立龙;
在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共同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背景下,笔者以广东海洋大学动物科学专业为例,对《猪生产学》课程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探讨课程理论教学中师资团队建设、理论课程教学方法和内容、理论课程考核方式及实践教学中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考核方式等多个方面的改革措施,旨在推动《猪生产学》课程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实现培养动物科学专业学生"一专多能"及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2020年07期 No.461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5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杨树宝;王春芳;姚纪元;马馨;
动物解剖学属于形态学范畴,是畜牧兽医相关专业学生学习后续多门专业课和进行实践操作的基础。实验教学是动物解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能够加强学生对动物体形态结构的记忆和理解。但随着高等教育的目标及教学理念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笔者以吉林农业大学2019级动物生产学1班与2班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教改班和对照班,2班均为30人。教改班采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师讲解和示教模式。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中包括微视频制作、课前任务发布、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实施等环节,并通过课堂测验和满意度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表明,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学生的测验成绩,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表达能力、自信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教学模式效果良好,为解决动物解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0年07期 No.461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7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马德星;张瑞莉;李广兴;黄小丹;杨桂君;
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引发的疫情对各个院校的正常教学活动造成了严重影响,各级学校的2020年春季学期均停止。各教学机构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采取网络授课的方式做到了停课不停学。为了在疫情期间有效提高动物病理形态学课程的学习效果,夯实学生的专业课基础,笔者介绍了网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动物病理形态学教学中的初步应用。聚焦课前、课堂、课后3个环节,对教学模式进行整体设计。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兼顾教师讲授。课前环节主要包括动物组织胚胎学的复习,动物病理解剖学课堂知识的预习;课堂环节主要基于教师提出的综合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兼顾小组发言和教师总结式讲授;课后环节主要包括作业布置与完成。课程完成后,由教师设计调查问卷对该教学模式的效果进行统计与总结。结果表明,网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兽医病理形态学的教学效果。
2020年07期 No.461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孟凡进;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生猪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猪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也逐年升高。在生猪疾病防控过程中,不合理使用化学药物的现象使病原耐药性显著增强,防治效果越来越差,药物使用量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养殖者已经认识到化学药物治疗所造成的毒副作用和药物残留问题。随着中兽医研究的不断深入,中草药在治疗某些猪传染性疾病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大大提高治愈率,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同时,应用中草药不但不会产生严重的药物残留,而且病原也不容易耐药,符合消费者对高品质绿色食品的需求。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中草药在猪病防治中的具体应用,希望为养殖业同仁提供帮助。
2020年07期 No.461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2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毕凯;魏华凯;王世龙;
养殖生猪是农户的致富门路之一。目前,生猪生产正面临饲料涨价、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下降等问题。如何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成为众多养猪户面临的一大难题。影响养猪经济效益的因素有生猪的价格和猪的饲养成本。生猪价格是由市场来决定的,养猪户无能为力。因此,降低饲养成本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唯一途径。
2020年07期 No.461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9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赵福明;
笔者介绍了动物胃肠炎的类型、病因、症状、诊治方法和预防要点,希望为养殖业同仁提供帮助,共同促进畜牧业快速发展。
2020年07期 No.461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2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陆谢平;
散养肉鸡如果饲养和饲喂方式过于单一会直接影响鸡肉的品质。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养殖经验,总结出饲养技术要点,供同行参考。
2020年07期 No.461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6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陈倬瑜;
熟悉了解不同品种家禽的消化生理特点可以在养殖过程中有效提高其生产性能,进而提高家禽养殖的经济效益。笔者对家禽养殖过程中消化道pH值变化、营养转运载体、血液生化指标以及肠道微生物的差异进行介绍,旨在为家禽的健康养殖提供帮助。
2020年07期 No.461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9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董丽艳;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不但可以导致家畜及畜养动物发病,而且可以感染人。牛感染结核病后身体会逐渐消瘦,精神状况不佳且体弱无力,严重影响养牛户的经济效益。笔者分析了牛结核病的发病原因,并对其临床症状及诊断方法进行了介绍,进而提出防止牛结核病发生与扩散的有效措施,以期降低养牛过程中牛结核病的发病几率。
2020年07期 No.461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7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徐晓勇;
牛前胃弛缓疾病是牛比较常见的疾病,常因养殖管理不当引起。该病病程较长,具有明显症状,但治愈率较高,死亡较少。该病会影响牛的正常饮食,日益严重,导致饮食废绝,身体逐渐消瘦,最终导致病牛死亡,造成养殖场的经济损失,对于肉牛养殖行业来说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020年07期 No.461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5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胡焱;
家畜静脉穿刺术是兽医临床必须熟练掌握的技术之一,该技术在动物诊疗及疫病监测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例如,牛的采血、放血、静脉给药等均使用到颈静脉穿刺技术。牛与其他家畜相比,具有皮厚、力大等特点,这使实施颈静脉穿刺术具有一定难度。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对牛颈外静脉穿刺术的应用及操作进行简单总结,与兽医同行进行交流讨论。
2020年07期 No.461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5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王国良;赵振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河蟹已成为水产养殖业中重要养殖品种之一。笔者总结近年来推广的河蟹"小精高"家庭养殖模式实践经验,分享河蟹疾病防治方法,以期为铜仁市河蟹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020年07期 No.461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0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常会艳;
随着肉牛育种工作的推广,肉牛的生长速度和对饲料的利用率均快速提高,我国养牛业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近年来,国内肉牛场在饲养管理、饲料营养等方面都得到完善和改进,使肉牛的生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目前,困扰肉牛生产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各种疾病不断发生,尤其是前胃疾病,发病率较高,发病时间短,常给肉牛场带来巨大损失。牛群发病后不仅导致饲料成本增加、人工浪费,还会影响牛群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从而降低养殖效益。
2020年07期 No.461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3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周华;
肉牛养殖业是当前全省农村产业革命十二大重点产业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多年努力,贵州省黔西县肉牛养殖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亦存在一些问题。为充分发挥肉牛养殖在黔西县的产业带动作用,笔者对当地肉牛养殖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以期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
2020年07期 No.461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2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霍翠梅;郝晴晴;商爱国;潘吉超;许小桐;渠珂;
2018年8月,辽宁省沈阳市发现了我国首个非洲猪瘟病例。此次疫情蔓延速度非常快,短短几个月时间就已经遍布全国各个省份,给养猪农户和企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也给我国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和国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冲击。笔者通过对山东省济宁市52家生猪养殖场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了解当地生猪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控和生猪生产现状,为养猪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0年07期 No.461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2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白金丽;
众所周知,牧草饲料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畜牧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因此,牧草饲料应当受到充分的重视。近年来,随着牧草种植规模的扩张和种植技术的提升,我国牧草饲料的发展日益完善,但其中依然存在着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若不及时处理,将严重影响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因此,笔者以沧州市苜蓿的种植情况为例进行分析,提出推动当地牧草饲料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措施。
2020年07期 No.461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5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方文远;唐庆凤;诸葛莹;黄锋;
奶水牛具有适应性强、耐高温高湿、抗病力强、耐粗饲、奶质优和养殖成本低等特点,受到南方地区养殖者的青睐,已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成为南方奶业和现代牧业发展的亮点。但近年来,受奶价偏低、政策支持不足等多重因素影响,南方奶水牛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已多年徘徊不前,迫切需要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增强产业发展动力,重塑水牛产业发展信心,促进南方特色奶水牛产业稳步发展。笔者介绍了当前南方特色奶水牛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把握奶业提质增效机遇和促进发展的措施,以期为南方特色奶水牛产业走出困境,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2020年07期 No.461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2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李绪卫;杜明;张双;
平原县以现代畜牧业示范创建为抓手,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形成了生态畜牧业、清洁畜牧业、循环畜牧业的发展方式,建立了粮饲统筹、农牧结合、养防并重、种养一体的发展机制,构建了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步入了生产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畜牧业道路。
2020年07期 No.461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5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祁巧芬;
为切实提高吐鲁番市重大动物疫病的检测能力,全面掌握当地中心兽医实验室、县级兽医实验室的实际情况,笔者对吐鲁番市的市级和区县兽医实验室基础建设及运行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调查情况显示,吐鲁番市市级兽医实验室基本满足国家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要求;区县级兽医实验室基础设施差,仪器设备配备不足,部分仪器设备老化,实验室专职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
2020年07期 No.461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4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 ]